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大学语文重点课程
2012年03月22日

一、师资力量

(一)基本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出生年月

    

 

 

鱼国超

19526

 

副教授

大 学

王春霞

19655

 

副教授

大 学

王云青

19569

 

副教授

大 学

张敏利

196710

 

讲师

大 学

魏 敏

19776

 

助教

大 学

邓海燕

197711

 

助教

研究生在读

马郁

198111

 

助教

研究生在读

(二)教师梯队建设问题

    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2人,30-504人,30岁以下1人。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3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分别要求:老教师重点是不断总结经验,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学术问题;中年教师重点是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方面;青年教师重点是学历提高和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三)课程负责人:

                                      鱼国超                                                     

四)主讲教师

1、王云青       男,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语文教研室专职教师,中共党员,中文本科学历,文学副教授、陕西省普通话测试员。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乾县临平高中、乾县二中、乾县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承担过多门课程教学,近几年主要讲授《大学语文》课。发表教学论文7篇,参编中学语文教材一部。2007年评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2008年评为学院双师素质型教师

2 王春霞      女,1965年出生,陕西旬邑县人。1982年毕业于旬邑中学,1986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2005年在彬县师范学校任教2005—2010年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1993年,获得彬县师范学校青年教师赛教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彬县师范学校优秀教师;多次获得普通话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所带课程一直以来学生满意度在85﹪以上。
    3
、张敏利    女,196710月出生。1986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讲师。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的一线工作。19867月至19925月在旬邑太峪中学、职田中学任教。19926月至20059在咸阳渭滨中学工作。19959月至20058月在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工作。20059月四校合一以后,在师范教育系任教。从教二十几年来,思想上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工作上总是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勤谨敬业,成绩突出。论文《浅谈现行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荣获2004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三等奖。2005年四校合一后,在新学校继续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同时在赛教、说课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团队其他教师

    魏敏   女,19776月出生。于1996年考入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2000年获本科毕业证书和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大学毕业到乾县师范学校任教,曾在2001年在西北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一年。现任语文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室骨干教师。工作以来,先后教授过《现代汉语》、《阅读与写作》、《美学》、《儿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现主要承担初等教育文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高职表演艺术和电脑艺术班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

    邓海燕  女,197711月出生,19997月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97月参加工作,在咸阳金山子校任教,200210月调入咸阳体育运动学校任教,2001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年毕业,取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至今,担任语文教研室专业教师,主要担任《儿童文学》,《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20103月考入西北大学高校教师古代文学专业,正在攻读中。

二、《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非文科方向高职各专业

适用层次

高职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开设学期

一学期

总学时

64学时

编写人员

鱼国超

审核人员

 

编审日期

2009.11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面向高职院校非文科类方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应用性。它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蕴、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2课程教学的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需的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3、课程内容结构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由名作赏析人文知识两个模块分正副线交织而成。正线为名作赏析,按作品的思想内容分专题设章编排;副线为人文知识,是按不同内容分设在各章之后。

“名作赏析是知识模板,人文知识为职业模板。知识模板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化底蕴,职业模板意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4、教学时数安排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第一章

品格与胸怀

6

5

1

第二章

为政与爱民

6

5

1

第三章

社会与民生

6

5

1

第四章

人生与世态

6

5

1

第五章

亲情与人性

6

5

1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6

5

1

第七章

胜景与情志

6

5

1

第八章

怀古与咏史

6

5

1

第九章

传记与轶事

6

5

1

第十章

论文与品艺

6

5

1

第十一章

人文知识

4

2

2

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使用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规划创新教材《高职实用语文》。

实用参考书:

1、《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 主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2《中国现当代文学》于非 主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6、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考试与考核相结合。

课程成绩=平时作业20%+情意态度20%+期末考试60%

(二)课程内容

1.基础模块——名作赏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学习古今中外各类文体的表达技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鉴赏各类作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丰富文化知识,培养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品格与胸怀

1)《先秦诸子语录》                               孔子等      

2)《定风波》                                      

3)《橘颂》                                        

4)《西风颂》                                      

5)《秋夜》                                        

第二章 为政与爱民

1)《祖国啊我可爱的祖国》                          

2)《古风二首》                                    

3)《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4)《摸鱼儿》                                     辛弃疾

5)《谏逐客书》                                    

第三章  世态与民生

1)《小雅·采薇》                                《诗 经》

2)《月牙儿》                                      

3)《把路走绝》                                    

4)《黛玉焚稿》                                   曹雪芹

5)《燕歌行》                                      

第四章  人生与世态

1)《贫女》                                       秦韬玉

2)《锦瑟》                                       李商隐

3)《沙滩上的足迹》                                

4)《钱》                                         梁实秋

5)《心灵的灰烬》                                  

第五章  亲情与人性

1)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

2)雨巷                                                 戴望舒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哭小弟                                                

5)捡麦穗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1)《蒹葭》                                      《诗经》

2)《长恨歌》                                     白居易

3)《沈园二首》                                   陆游

4)《伤逝》                                        

5)《与妻书》                                     林觉民

第七章  胜景与情志

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阳关雪》                                       余秋雨

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4)《登楼赋》                                        

5)《秋色赋》                                       欧阳修

第八章  怀古与咏史

1)《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2)《咏史二首》                                      

3)《再和明妃曲》                                   欧阳修

4)《道士塔》                                        余秋雨

5)《法门寺》                                        季羡林

第九章  传记与轶事

1)《明湖居听书》                                   

2)《华盛顿的选择》                              傅国涌

3)《垓下之围》                                    司马迁

4)《登西台恸哭记》                               

5)《世说新语》                                    刘义庆

第十章  论文与品艺

1)《论古希腊雕塑》                                 

2)《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3)《李凭箜篌引》                                   

4)《人间词话(节选)》                        王国维

5)《二十四诗品(节选)》                      司空图

2.职业模块——人文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概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了解职场口语、礼义常识、地域民俗、中外节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3)掌握行政公文、事务公文、等常用文体知识,提高办事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传授职业文化知识,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职场口语知识

交际礼仪知识

节日民俗知识

求职禁忌知识      

职业文书知识

(三)课程实施与建议

1教学时数分配

1)基础模块

    名作赏析共10章内容,讲读20篇课文,安排42课时,学生自读30篇,安排10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2)职业模块

    五个人文知识短文,共安排10课时讲读,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2、教学建议

   《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2)要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从业,创业相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从业创业的自信心。

3)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充分运用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因素,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与评价

1、考核的目的

  《大学语文》的考核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尤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考核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的评价。

  2)多样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与考核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3)多元性原则。要把任课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老师评价相结合,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相结合,把学生自评与他人互评相结合。

4)发展性原则。要改变一次考试定优劣的终结性评价,既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看学习过程,还要看学习的方法,更要看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三、 课程标准

    时:72学时

适用专业:除初等教育(文)以外其它所有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语文是面向我院除初等教育(文)以外其它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文化必修课程。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一门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大学语文对学生思维训练,情操陶冶,提高文化底蕴,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这种基础作用也将更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才,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注重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大学生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文学气息和人文意识浓厚,融思、想、识、趣,听、说、读、写为一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由名作赏析人文知识”“语言知识三大块组成。名作赏析,按作品的思想内容分专题按章编排;人文知识语言知识是分两编按章编排。

“名作赏析是基础模板,人文知识语言知识是职业模板。知识模板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底蕴,职业模板意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需的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注重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大学生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

2过程与方法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家,进而唤起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此乃大学语文进行自我突围的根基所在。

第二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尽力避免以往那种明显的厚古薄今、厚中薄外的思维模式,大胆引进贴近现代、当代生活的作品,尽可能地避免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以便更好地同学生的生存情绪搭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

第三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单篇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起来。一个好的专题不仅可以将更多信息带入课堂,而且可能会让许多作品焕发新的意义,进而扩大其可释空间,增益其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认知视野和理解空间,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专题与专题之间衔接得好,更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在教学手段上,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而适当地引进电影、动漫等当代流行的艺术语言则会与文学作品构成巨大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引领学生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把《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板块职业板块两大部分。

基础板块为名作赏析,这部分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名作名篇,就文体而言包括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各类体裁;就内容而言包括反映读书、励志、爱情、咏史、怀古、咏物、登临、悼亡、亲情、友情、思乡怀归、游子思妇、哲理人生、山水田园、民生疾苦、倡廉刺贪等。

职业板块包括 人文知识和语言知识两大内容,包括职场口语、交际礼仪、节日民俗、文书写作和语言修辞等。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力求从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维度以及读、说、写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拓展学生的语文素质。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不断推陈出新,以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读、说、写的分配比例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整体上应具有系统性、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2、 学习单元设计

鉴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快、教学设计调整幅度较大的特点,此处暂且只举几篇作为案例参考。

单元名称

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

教学设计

课时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品德与胸怀

理解作品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

点,体会作者

所表现的品德

和胸怀。了解

庄子文章特点。

培养阅读理解

能力和分析鉴

赏能力。能够

读懂《秋水》。

1.秋水

2.定风波

3.西风颂

4.秋夜

作者简介

作品分析

诵读作品

特色总结

4

第二章读书与励志

理解作品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

点,体会作者

刻苦学习的精

神。

学习散文的组

材方法和语言

特点。

1.爱尔克的灯光

2.读《山海经》

3.进学解

了解作者

理解作品

总结特色

思考练习

4

第三章为政与爱民

理解作品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

点,体会作者

为政爱民的思

想。

学习诗词的表

现手法以及《

战国策》写人的

方法。

1.祖国啊我亲爱

的祖国

2.冯谖客孟尝君

3.摸鱼儿

4.燕歌行

了解作者

理解作品

总结特色

思考练习

4

第四章世态与民生

理解作品所表

现出的众生百

相和世态人情

了解《诗经》

的特点。

掌握作品的语

言特点和艺术

手法。

1.采薇

2.月牙儿

3.把路走绝

教师讲授;

学生朗读

课件演示

4

第五章亲情与人性

理解作品所表

现出的亲情和

人性。

掌握悼念文章

和书信散文的

特点。

1.大堰河——我的

保姆

2.哭小弟

3.雪花的快乐

教师讲授

音频播放

学生诵读

艺术总结

4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

理解作品所表现

的纯洁而高尚

的爱情观。

掌握白居易诗

歌的艺术特点。

1.我愿是急流

2.长恨歌

3.伤逝

分析鉴赏

朗诵体验

习作训练

4

第七章胜景与情志

理解作品寄情

山水,热爱自然

的思想。

学习触景生

情、借景抒

情、情景交

融等写法。

1.春江花月夜

2.登楼赋

3.秋色赋

作者简介

分析鉴赏

朗读背诵

4

第八章怀古与咏史

理解咏史作

品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的

特点。

学习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的艺

术表现手法。

1.咏史

2.西塞山怀古

3.道士塔

题材介绍

作品赏析

问题讨论

4

第九章传记与轶事

理解作品人物

所表现的精神

风貌。

学习人物传记

的写法。

1.傅雷传

2.垓下之围

作者简介

人物分析

问题讨论

4

第十章论文与品艺

理解和掌握

文学理论的

特点。

学习品味语言

的方法,欣赏诗

歌的方法以及

精炼为文的方法。

1.论古希腊雕像

2.文学的趣味

阅读作品

分析理解

讨论总结

4

职场口语与礼仪常识

学习职场交往

和礼仪常识。

掌握口语表达

方法和礼仪要

求。

1.专业口语

2.礼仪常识

3.节日民俗。

理解教材

技巧练习

4

文书写作与语言修辞

掌握常用文书

的写作特点和

语言修辞要求。

 

学习常用文书

的写作方法和

语言修辞的方

法。

1.常用文书

2.语言修辞

知识学习

技法训练

4

 

 

 

 

 

 

 

 

 

 

 

 

 

 

 

 

 

 

 

 

 

 

 

 

 

 

 

 

 

 

 

 

 

 

 

 

 

 

 

 

 

 

 

 

 

 

 

 

 

 

 

 

 

 

 

 

 

 

 

 

 

 

 

 

 

 

 

 

 

 

 

 

 

 

 

 

 

 

 

(四)课程实施与建议

1教学时数安排

1)基础模块:名作赏析共10章内容,讲读20篇课文,安排50课时,学生自读40篇,安排10课时自学和综合实践活动。

2)职业模块:人文知识和语言知识,共安排8课时讲读,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2、教学建议

   《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2)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

3)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课本阅读拓展阅读相结合。 

4)要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从业,创业相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从业创业的自信心。

5)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充分运用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因素,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与评价

1)考核的目的

  《大学语文》的考核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尤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考核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的评价。

多样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与考核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多元性原则。要把任课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老师评价相结合,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相结合,把学生自评与他人互评相结合。

发展性原则。要改变一次考试定优劣的终结性评价,既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看学习过程,还要看学习的方法,更要看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3)考核的方法

在总结过去开卷、闭卷考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灵活生动、受学生欢迎,又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法。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作文成绩、课堂提问成绩按适当比例综合。积极建设大学语文试题库。

4、教材编写建议

本课程使用马兆勤主编的《高职实用语文》教材。我们现在正在编写最符合我院学生教学要求、突出我院教学特点的《高职语文》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大学语文》课程已被我院批准为院级重点课程,现正在建设之中,网络教学资料正在建设之中。

6、教学保障条件建议

 教师办公室电脑、移动硬盘等配备应该齐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 

(五)其它说明  

附录 

1、 资料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诗论》
   
《中国哲学简史》
   
《论语今读》
   
《李商隐诗选》
    
《镜与灯》
   
《文学理论》
   
《美的历程》
   
《中国词史》
   
《人间词话》
   
《诗论》
   
《海德格尔选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
   
《徐志摩传》
   
《中国当代文学史》
   
《十作家批判》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新词词典》

    2、相关教材

《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大学文学》钱理群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文学》徐中玉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3、相关教学研究文献

《语文突围与人文突围》吕永林《光明日报》2004.12.21
大语何为》吕永林《第九届全国大学语文年会论文集》2005.03
《理工科高校母语教育省思》吕永林《语文文字周报》2005.8.23.
《〈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性尴尬现象透视》福建行政学院黄金海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20041119
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李景强《中华读书报)2003821
《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田兆耀《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2期。
《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大理学院文学院贾雪仙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1119

《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广东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罗毅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1119
《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广西民族学院陈遗勋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1119
《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徐同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语文研究集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温儒敏《中华读书报》2003618
《架设语文与艺术教育的桥梁》宜昌二中李伟杰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李怀亮《文艺报》2003125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王岳川《问题》2003年第1辑和《科学与中国人》2003年第1

《图象社会与文学未来》彭亚非《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312

编制人:鱼国超

系部负责人:赖展翅   

编制单位:语文教研室                   

四、课程特色

本课程在教材内容上一改过去单纯选文的编排体例,并增加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人文知识。

本课程在教学上的最大创新点在于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纯讲析式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而且不同文章体裁,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教法不同。 

同时,我们把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与各种语文活动相结合,用教学指导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进行知识文化教学,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普通话演讲赛、辩论赛、文学创作大赛以及文学讲座、读书报告等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的建设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典范的,优质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2009年下半年将课程培养方案上网;

     2010年上半年将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上网;

     2010年下半年将课程的方法改革情况上网。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9年下半年至少有一人的教学录象上网;

     2010年上半年上网教学录像至少达2人;

 2010年下半年全部课程承担人的教学录象上网。

六、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体现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实用性为特点。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以人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大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以下改革:

1、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选取,要注重其时代性和世界性。尽力避免以往那种明显的厚古薄今、厚中薄外的思维模式,大胆引进贴近现代、当代生活的作品,尽可能地避免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以便更好地同学生的生存情绪搭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人文精神的领地。

2、大学语文教学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要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从业、创业相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从业创业的自信心。

3、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的设置合理而有效,能切合高职生的实际,使《大学语文》课程从课堂上走出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将高质量的名家名篇呈献给学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美,体验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进一步的追求美,为自己以后的人生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以加强语文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精神为重点,突出方法的针对性、启迪性和有效性。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进行以下改革:

1、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问题带动教学和专题研究教学模式。一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学习作品,然后讨论探究,达到共识。二是要针对某一作家或某一文学体裁进行专题文学研究。让学生带着专题走出课堂,查阅资料,深入学习,加深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信息带入课堂,而且可能会让作品焕发出许多新的意义,进而扩大其可释空间,增强其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认知视野和理解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2、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采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地引进电影、动漫等当代流行的语言艺术手段,增强其教学的情境性和感染力。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语文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将《大学语文》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七、  实践活动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知识,运用知识,强化能力。其主要实践活动有:

    一是文学创作。我们根据单元或阶段教学重点,定期布置学生创作练习。

    二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读书会、朗诵会、辩论会、演讲赛、写作成果展示等。

    三是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学生选题、选材、组织结构、选择例证方法。

    四是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人物传记、新闻特写、通讯报道等。

这些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巩固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